当前位置: 首页  院系资讯   院系新闻>> 正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次赴德国、法国演出

2010年06月04日   点击:0

——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次赴德国、法国演出

 

2010年5月5日至12日,应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院长吕姆希尔德教授和比利时新音乐乐团艺术总监艾里克·雷德汉德勒的邀请,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在中国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先生的带领下,远赴法国里尔和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进行演出与交流。这是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正式组建32年来,第一次迈出国门,其意义之重大,可谓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对于此次赴欧演出,如果不是身历其境的话,很难想象乐团在欧洲演出时所受欢迎的盛况。在法国里尔,当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在欢快壮丽的气氛中结束时,热烈的掌声和激动的欢呼声在这座拥有600多年辉煌历史的中世纪圣殿骑士古堡中回荡,久久不能停歇。指挥艾里克·雷德汉德勒先生带领乐队七次谢幕也没能使观众的掌声停止,乐队离开席位,热情的观众仍在鼓掌。比利时文化公司的帕斯卡尔先生连声说:“太棒了!太好了!没有想到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奏得这么精彩!”。在吕贝克音乐学院的音乐厅,观众持久热情地掌声,使得指挥不得不再次让乐队演奏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再现部,作为最后的返场。音乐会后,吕贝克音乐学院院长对演出给予了高度的赞誉,赵季平院长也感慨地说:“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能够在此次欧洲巡演中获得巨大成功,对于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来说实属不易! 

首先,欧洲是交响音乐的发源地,拥有几百年交响音乐的传统,巡演所到的德国、法国,都产生了无数音乐大师,培育出许多著名乐团。那里的人民,岂止是热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就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作为中国地方音乐院校一支以学生和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交响乐团,在演出中是否能够受到欢迎和认可,是每一位团员心里的疑问。 

其次,这两场演出在曲目的安排上并不完全相同,是精心安排、有所用意的。 

在法国里尔,上半场演奏了比利时华人作曲家、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教授、我院校友张豪夫先生为弦乐队创作的《帕萨卡利亚》。这首作品将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律与西方古老的固定低音复调变奏艺术完美结合,获得了新鲜而富有东方韵味的独特效果。乐队准确清晰的演奏,使主题在弦乐各声部间不断交替穿插,复调音乐思维对抗、互补、置换的规律和中国古典音乐作品高远清雅的风格在演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与旅比华人大提琴演奏家高学文先生合作演奏的法国作曲家圣桑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特意为法国观众准备的,高学文细腻而富有激情的演奏,诠释出了这位法国民族乐派代表作曲家典雅华丽、诗意幽默的法兰西气质风格,博得了在场法国观众的热烈掌声。加演时,他用中国民族乐器二胡与弦乐队合作,演奏了著名的中国作品《良宵》和《赛马》。这种中西合璧的演出方式获得了极好的效果,观众不断的掌声,既表明了对演奏家和乐团的认可,也传达了他们对中国作品的喜爱。下半场,乐队全体演奏了德国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A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作品又称为“舞蹈性的交响曲”,如瓦格纳所说是“舞蹈的颂赞”。因为四个乐章始终贯穿着一种舞蹈的特性,欣赏起来使人精神充沛和充满活力。整部作品演奏历时三十多分钟,在艾里克·雷德汉德的指挥下,演奏员们全情投入,共同用心诠释着这部伟大的作品。结束时,静谧的听众席突然爆发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二十分钟仍不退去,他们对乐团的喜爱和欣赏之情无语言表! 

在吕贝克音乐学院的演出曲目里,以德奥作曲家的作品为主,圣桑的大提琴协奏曲换成了莫扎特的黑管协奏曲,并加入了《魔笛》歌剧选段。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是由吕贝克音乐学院的学生、青年单簧管演奏家文岑佐·帕奇担任独奏,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协奏。这种合作形式正是为体现两个院校的友好合作交流而精心准备的。而《魔笛》选段,是由中国著名男高音演唱家、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陈勇副教授演唱的。他纯正的发音、优美圆润的唱腔,博得了德国观众的掌声与欣赏。还有他自己创作的歌曲《海恋》,其深情与忧伤,也感染和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扉。也许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它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唯一超越了民族、地域、时间而使全人类相通的语言。当晚最后一首作品,还是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也许是舞台上下的气氛达到了高度的融合,那天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达到了乐团演奏的最高水平,每一个声部、每一个团员都进入了最佳的状态。乐曲结束后的掌声热烈程度是令人震惊的! 

再次,回顾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三十多年艰苦历程,几代人为之努力奋斗,孜孜不倦,甘于寂寞,坚持不懈。正如院党委书记安宁在庆功会上对交响乐团工作精神的总结:“敬业精神,勤奋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多年来,乐团始终集教学、艺术实践、普及推广交响音乐等职能于一体,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演奏人才。截至目前,经过乐团培养的数以百计的演奏员,分布于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陕西乐团等专业团体,有的则在国外乐团供职,担任乐队和声部首席。 

11700多个日日夜夜,3000多场排练,600多场演出,向听众展示了交响音乐的艺术魅力,也凝聚了交响乐团每一位成员的心血和汗水,理想与追求。曲目包括了从巴罗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直至20世纪以后创作的30余部交响曲;40余部交响诗、序曲、组曲;50余部协奏曲;12部弦乐曲;清唱剧等。作曲家之多,演奏曲目之广,堪与一般职业乐团比肩。这些曲目,在西安大部分为首演,有些在国内也属首演。交响乐团的定期音乐会,久已成为西安地区音乐爱好者、大学生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就像刘亚光团长所说,“我们这支乐队是一支铁军!”,在这里有铁的纪律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从乐团的创建者刘大冬,首任团长李立章到杨鸿业、赵保平、迟铮至现任团长刘亚光,都为乐团的发展倾注了心血,贡献了青春!除了管理乐团的日常事务,他们还坚持参加排练和演出。为了克服学生乐团流动性强,水平难以稳定的弱点,管弦系规定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交响乐团。教师在合奏课中既和学生一样是乐队成员,还要示范身教,引导学生。许多教师骨干,本身有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但还常年坚持不懈地参加乐队,就是因为对交响音乐的热爱和执著,他们克服着自己的种种不便与困难。为了演好每一场交响音乐会,不单是冒暑历寒,有时为赶任务,还得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但从来无人计较,排练演出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乐团的缔造者、已故著名指挥家刘大冬教授,更是把交响音乐艺术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为此付出了终生心血。他富于创造性地以合奏课为基地,建立起一个名符其实的交响乐队,并按照培养乐队演奏家的目标,按照专业乐团的规范,订立各项制度,传授乐队知识。他不仅是指挥,有时也是乐务、策划、文案、甚至抄谱员,自己卧病,但还是会坚强支持着,步履艰难地走进排练场,拿起指挥棒。这种对艺术的执着深情,如痴如醉、无怨无悔的忘我精神正是交响乐团生存成长的柱石。 

从1993年开始,交响乐团在团长赵保平,系主任杨宏业的带领下,制定了以中国作品为基础,大量广泛演绎欧洲古典作品为主线的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乐团的水平,在学院重视与支持下,交响乐团聘请了诸多国内外知名的指挥家前来指导交响乐团的排练和演出。来自美、俄、日、瑞士、新加坡、比利时的指挥家以及中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韩中杰,郑晓瑛,胡炳旭、李心草等都曾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他们对乐团的良好水平和职业道德衷心赞许。对以合奏课为基地,通过建立交响乐团的方式,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美国南卡罗莱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唐纳德·波特内,曾带着他执教的指挥大师班八个美国弟子与交响乐团进行合作,排练了从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到现代风格的不同作品,他感叹地说:“乐团至少可以排入中国交响乐团的前十名。” 

随着交响乐团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中外演奏家也翩然而至与乐团合作演出。著名钢琴家石叔诚在与乐团两次合作演出后亲切地说:“结识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已五年有余,这支基本上由学生组成的乐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很大的艺术实践性质,但我仍然要说一句,这是中国乐坛上的一支生力军”。 

2001年李岚清总理两次来学院视察,交响乐队的演出使他感到吃惊与震撼,他说:“没有想到在大西北还活跃着这样一支年轻的交响乐团,西安音乐学院很有实力”。为响应李岚清总理提出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号召,交响乐团承担了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演出任务,在陕西45所高校巡回演出,行程六千多公里,观众达15万多人。他们还远赴兰州、银川、西宁、珠海、济南,送去了交响音乐艺术。《甘肃日报》、《宁夏日报》、《珠江晚报》都作了专题报道。乐团以自己的努力和实力、热情和赤诚,赢得了国内外音乐家们、省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关心、支持、爱护和鼓励。 

最后,演出的成功与学院制定的新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 

2008年以来,在新任党委书记安宁和新任院长赵季平的带领下,学院有了进一步的长足发展。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与音乐学院的实际相结合,开展思想大讨论,提出了“特色发展、高地建设、国际视野”的办学思想,制定了“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音乐学院”的战略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人才建设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保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统筹兼顾,推动学院全面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年来,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水平、管理机制、教风学风校风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院还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音乐学院建立友好校际关系、邀请著名指挥家、演奏家来院合作等方式,在音乐演奏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2009年11月,副院长白陆平应邀前往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和比利时皇家音乐学院进行了友好访问。期间,分别与两所院校的院长就校际友好关系、学术交流以及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这次出访事宜进行了磋商,并做了具体的沟通与安排。 

在乐团赴欧洲巡演期间,赵季平院长应伊丽莎白国际钢琴比赛组委会秘书长米切尔·奈斯特邀请,观看了钢琴现场比赛;应吕贝克音乐学院院长吕姆希尔德之邀,在吕贝克音乐学院音乐厅出席布拉姆斯音乐节的闭幕式,并且与吕贝克音乐学院院长吕姆希尔德教授、副院长里诺维茨基教授和学术委员会主席第希比列克教授进行了会晤,就两院校进一步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歌剧,室内乐教学和青年教师培训方面达成了共识。赵季平院长还与副院长作曲家马克教授和吕贝克音乐学院布拉姆斯研究所所长桑德贝尔格教授进行了亲切交谈,邀请他们来西安讲学。这些都为西安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院的发展和昌盛是交响乐团赖以生存、成长和发展的基石,正是学院为交响乐团创造了良好环境与氛围,创造了种种机遇,搭建了国际的平台,才成就了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此次欧洲之行,并走上国际舞台;而演出的巨大成功,也证实了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演奏实力和将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 

在各大学都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今天,西安音乐学院也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西安音乐学院将初步建成“学科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明显,在国内发挥重要影响的一流音乐学院。”在这种开放交流的大好局面下,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也将朝着成为一流交响乐团的目标继续迈进!为弘扬交响乐,使之贴近群众,走向全国,迈向世界而不断努力前行! 

 

西安音乐学院管弦系张志英

2010 . 5.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