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常会伴随着一系列的次生灾害,这些次生灾害会给人民大众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公众应了解相关知识,以避免次生的伤害。建筑物避险
震区房屋建筑应通过专业人员地震安全鉴定;应避免进入危险建筑,避免强余震造成二次伤害。如果遇上强余震发生,可以采用如下避险知识:
室内
地震发生,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
如住在楼房,可以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或设支撑三角形空间。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楼、跳窗,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
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
户外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公共场所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漏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会呼救,等待救援。
次生水灾预防
地震可能会造成大坝崩溃直接形成洪水。地震若发生在山区,山体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垮塌后也会形成洪水。
及时了解震区大坝和堰塞湖的安全讯息,得到通知应立即撤离危险地带。
避震应离开大水渠、河堤两岸,避免遭受洪水袭击。严格避免在下游河道搭建抗震棚。
躲避次生水灾害还应做到:
1、熟悉撤离路线
2、熟悉预警信号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
强烈地震会造成滑坡泥石流,且随时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发生前往往有明显的前兆:滑坡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滑坡前缘突然出现局部滑坍,滑坡前缘泉水流量突然异常,滑坡地表池塘和水田突然下降或干涸,滑坡前缘突然出现规律排列的裂缝,滑坡后缘突然出现明显的弧形裂缝,动物出现异常现象,泥石流沟谷下游洪水突然断流,泥石流沟谷上游突然传来异常轰鸣声。
震后避难滑坡泥石流应注意:
1、 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避灾场所和新房将设应离开滑坡和泥石流区相当距离。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时,应立即搬迁与避让。
2、 房屋面临滑坡时,人员应立即撤离;山体滑坡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
3、 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夜晚夜深入睡时造成的损失更大。暴雨期间,夜晚不要在高危险区内留宿。
交通伤害预防
震后由于紧急救援,灾区车流大,道路复杂,余震经常发生。
在行驶的火车、汽车等车辆要迅速采取行动,做好安全停车,防止脱轨翻车。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要等车停稳、地震过去之后再下车。司机要关好车窗,不锁车门,车钥匙应留在车上,并和同车人一起行动。
震后搭建防震棚或帐篷时要远离交通要道,预防汽车碾压伤害。
火灾预防
遇到地震不要慌张,首先家用炉火应扑灭,家用煤气应关闭,家用电器应切断电源,消除火源。只要有可能的话,避难之际,要设法关掉煤气总开关。
在工厂作业时,如遇上地震,在冲出工作场所避难前,要尽可能切断电源,消除隐患。
煤气罐、储油罐破坏,油气泄出,容易发生中毒和火灾,要立即封锁现场,防止火源进入,防止行人进入。
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有毒物质泄漏危害预防
地震后,避险应注意远离危险场所:如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一旦发现剧毒或易燃气体溢出,细菌、毒气储器破坏,亦要封锁现场,场内人员尽快撤出,防止过路行人进入,造成中毒或作为传播媒介。
燃气泄漏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漏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